close
從開始與新生命在一起,媽媽就開始有了一連串的變化。首先從生殖器官開始談起,子宮是裝著胎兒的器官,隨著胎兒的長大,子宮也就跟著慢慢變大。十二週之前,子宮還在骨盆腔內,十二週後就會在肚子摸到。到了二十週,子宮頂已經到了肚臍。最後子宮會頂到肝臟,大部分的子宮會偏向右側,準媽媽們不用因為肚子歪一邊,而擔心胎兒是否有問題。在懷孕的同時,子宮頸也會跟著變化,裡面的腺體會外翻出來,只要一碰觸,容易就有出血的現象。陰道也會腫腫脹脹的,分泌物會變的比較多,而且會稠稠透明⋯⋯的,這是為保護子宮裡面胎兒所產生的保護液,如果沒有特別的不舒服是不用處理的。卵巢在這時候雖然應該在休息,但是懷孕的前七個禮拜,它須要產生夠多的黃体素來穩定胚胎,有時會長出囊腫出來,大部份在生產完,自然會消失掉。
懷孕時,最明顯的還是皮膚的變化。因為流經皮膚的血流會增加,所以懷孕的媽媽皮膚都是熱熱的,會特別的怕熱、很容易流汗、雙手手掌都是紅通通的。臉上、脖子上也容易長出斑來,也就是俗稱的孕斑,雖然生完之後會變淡,但是之後避孕方式如果選擇避孕藥,那就有可能再發。此外,所有的媽媽最擔心的還是妊娠紋的產生,妊娠紋除了出現在肚子上外,還會出現在乳房和大腿上,剛開始是紅紅的、會有點癢,雖然產後會變成銀白色,但總是看起來有點疙瘩在。因此,要預防妊娠紋的產生,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讓肚子大的太快,否則一產生就來不及了。除了妊娠紋外,還有一個讓大家在意的皮膚變化就是部份的皮膚會變黑。最容易變黑的地方就是肚子正中央經過肚臍的一條,原本是比較白的線條會變的烏漆抹黑的,很是苦惱,雖然一樣產後會變淡,但顏色還是會比較深。除了這條正中黑線外,乳房、陰部可能都有同樣的變化。
在肚子變大的同時,乳房也會跟著變大,懷孕中期甚至就會有一些初乳可以擠的出來,為將來哺餵嬰兒做準備,不過乳房的大小和將來能製造出多少母乳其實沒有什麼關係,只要產後早一點餵乳,就一定有足夠的乳量可以餵飽小孩。
為了養大胎兒,媽媽的代謝當然會有所變化,最明顯的就是體重的增加,平均在懷孕期間會增加12公斤上下。胎兒的體重正比於媽媽懷孕前的體重和懷孕中增加的體重,也就是懷孕前比較胖的媽媽,懷孕時体重的增加就不能那麼多,反之亦然。懷孕的媽媽受到体內各種荷爾蒙的交互作用,空腹時血糖會特別低,所以隨時要準備一些吃的。而飯後血糖卻容易持續偏高,這也是懷孕廿四到廿八週時要檢測妊娠糖尿病的原因。血液中鈣質的總濃度會偏低,但是游離鈣-有用的鈣是維持不變的,大部分的鈣質是在後三個月才送到胎兒身上,所以晚期鈣質的補充是相當重要,否則就得從媽媽身上剝奪了。另外,鐵質的補充也是相當重要,因為媽媽的血液在懷孕中期會開始擴張,如果血紅素的製造來不及的話,就會造成貧血。再加上胎兒即使在媽媽貧血的情形下,照常吸收媽媽的鐵質,所以一定要靠外來的補充。
懷孕期間免疫功能會降低,所以要小心生病,但是相對一些免疫造成的疾病,如風濕性關節炎等反而會改善。如果抽血發現發炎指數上升不用太擔心,因為在懷孕過程中白血球比正常多一倍都是可能發生的情況,只要沒有不舒服,不一定得治療。同時在懷孕中期時,血壓會下降、心跳會增快,不舒服的機會會增加,尤其有百分之十的媽媽會有站立型低血壓,只要站久一點,或是姿勢變換就會有頭暈的現象,要特別小心不要跌倒。當然血液集中在下半身,也容易造成靜脈曲張和痔瘡。
媽媽常常在懷孕早期就會有呼吸困難的現象,其實是因為二氧化碳不足的關係,所以反而憋一下氣,就會好轉。到了晚期,橫隔膜被頂到,很多媽媽就只能半坐臥的睡覺,只要躺平就會感覺吸不到氣。除了肺部,膀胱也一樣會受到影響,頻尿現象早期和晚期都會出現,尤其是晚上更是要起來好幾次,每次產檢尿液檢查時,常會發現有尿糖的現象,這是正常的,不一定就表示有糖尿病了。
腸胃道也逃不掉會受到影響,懷孕早期的噁心嘔吐,以及之後的胃食道逆流所造成的胸口灼熱、便秘等,都需要調整飲食的狀況去因應。骨盆的關節也隨著週數而變得鬆弛,背痛和行動困難讓最後幾週更難過,因此,也特別提醒準媽媽們,在懷孕最後幾週,動作盡量保持緩慢,避免彎腰。
懷孕期間各個身體器官都會產生變化,認識正常的變化,就能找出自己的方法來適應,以準備迎接未來的新生命。
仁愛醫院 婦產科 王文中 主任
懷孕時,最明顯的還是皮膚的變化。因為流經皮膚的血流會增加,所以懷孕的媽媽皮膚都是熱熱的,會特別的怕熱、很容易流汗、雙手手掌都是紅通通的。臉上、脖子上也容易長出斑來,也就是俗稱的孕斑,雖然生完之後會變淡,但是之後避孕方式如果選擇避孕藥,那就有可能再發。此外,所有的媽媽最擔心的還是妊娠紋的產生,妊娠紋除了出現在肚子上外,還會出現在乳房和大腿上,剛開始是紅紅的、會有點癢,雖然產後會變成銀白色,但總是看起來有點疙瘩在。因此,要預防妊娠紋的產生,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讓肚子大的太快,否則一產生就來不及了。除了妊娠紋外,還有一個讓大家在意的皮膚變化就是部份的皮膚會變黑。最容易變黑的地方就是肚子正中央經過肚臍的一條,原本是比較白的線條會變的烏漆抹黑的,很是苦惱,雖然一樣產後會變淡,但顏色還是會比較深。除了這條正中黑線外,乳房、陰部可能都有同樣的變化。
在肚子變大的同時,乳房也會跟著變大,懷孕中期甚至就會有一些初乳可以擠的出來,為將來哺餵嬰兒做準備,不過乳房的大小和將來能製造出多少母乳其實沒有什麼關係,只要產後早一點餵乳,就一定有足夠的乳量可以餵飽小孩。
為了養大胎兒,媽媽的代謝當然會有所變化,最明顯的就是體重的增加,平均在懷孕期間會增加12公斤上下。胎兒的體重正比於媽媽懷孕前的體重和懷孕中增加的體重,也就是懷孕前比較胖的媽媽,懷孕時体重的增加就不能那麼多,反之亦然。懷孕的媽媽受到体內各種荷爾蒙的交互作用,空腹時血糖會特別低,所以隨時要準備一些吃的。而飯後血糖卻容易持續偏高,這也是懷孕廿四到廿八週時要檢測妊娠糖尿病的原因。血液中鈣質的總濃度會偏低,但是游離鈣-有用的鈣是維持不變的,大部分的鈣質是在後三個月才送到胎兒身上,所以晚期鈣質的補充是相當重要,否則就得從媽媽身上剝奪了。另外,鐵質的補充也是相當重要,因為媽媽的血液在懷孕中期會開始擴張,如果血紅素的製造來不及的話,就會造成貧血。再加上胎兒即使在媽媽貧血的情形下,照常吸收媽媽的鐵質,所以一定要靠外來的補充。
懷孕期間免疫功能會降低,所以要小心生病,但是相對一些免疫造成的疾病,如風濕性關節炎等反而會改善。如果抽血發現發炎指數上升不用太擔心,因為在懷孕過程中白血球比正常多一倍都是可能發生的情況,只要沒有不舒服,不一定得治療。同時在懷孕中期時,血壓會下降、心跳會增快,不舒服的機會會增加,尤其有百分之十的媽媽會有站立型低血壓,只要站久一點,或是姿勢變換就會有頭暈的現象,要特別小心不要跌倒。當然血液集中在下半身,也容易造成靜脈曲張和痔瘡。
媽媽常常在懷孕早期就會有呼吸困難的現象,其實是因為二氧化碳不足的關係,所以反而憋一下氣,就會好轉。到了晚期,橫隔膜被頂到,很多媽媽就只能半坐臥的睡覺,只要躺平就會感覺吸不到氣。除了肺部,膀胱也一樣會受到影響,頻尿現象早期和晚期都會出現,尤其是晚上更是要起來好幾次,每次產檢尿液檢查時,常會發現有尿糖的現象,這是正常的,不一定就表示有糖尿病了。
腸胃道也逃不掉會受到影響,懷孕早期的噁心嘔吐,以及之後的胃食道逆流所造成的胸口灼熱、便秘等,都需要調整飲食的狀況去因應。骨盆的關節也隨著週數而變得鬆弛,背痛和行動困難讓最後幾週更難過,因此,也特別提醒準媽媽們,在懷孕最後幾週,動作盡量保持緩慢,避免彎腰。
懷孕期間各個身體器官都會產生變化,認識正常的變化,就能找出自己的方法來適應,以準備迎接未來的新生命。
仁愛醫院 婦產科 王文中 主任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